P6271880  

雖然現在的改造技術非常多,網路上可以查到的改法只怕沒時間改,不怕找不到想法改.但有一種很基本的作法,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研究.

在MS EVO.I出來的時候,同時也第一次出現官方制震球這種東西,安裝說明書上寫明了兩顆裝前翼上,一顆大的裝在後翼上,這種安置在前後翼上的作法,曾經是那個時候的標準作法,曾有一段時候你擁有MS EVO.I才會擁有制震球,兩小一大總共三顆跟寶一樣,後來田宮大量生產制震球的零件包,這東西果然流行起來變成跳躍制震的必備零件,大家開始研究在各式各樣的地方放上制震球.後來提灯橫空出世,那整個抬頭然後壓在地上的力道啪得一大聲,第一次在新橋店裡看到的時候,嘴巴都閤不起來,跑去當年的品川大會看幾乎在短時間完全流行起來,連小學生都在裝,台灣後來也慢慢流行起來,再經過去年的JC,更進化到低重心反置的新版本,一時之間彷彿變成作車的公式.

其中還流行一些像中翼的作法,像官方也有出了制震套件包,而最早之前那種將制震球放置於前後翼的作法逐漸在比賽中越來越少看到,很多人開始玩車已經是從最新的提灯作法開始弄起,其實玩了幾天提灯,我現在反而開始思考今年的JC比賽車或許要採用最原始的基本架構,就是前後翼上放制震球的方式,後方的制震球現在已流行放在後拖的某個部位上,而前方的制震球因為切頭的前翼已下降高度,甚至可以調整一下空間放在更低的前翼托板上,讓高重心的問題不再存在.

在技術和材料還不到極緻的情況下,我前一陣子改的車有一點過度改裝的情況,制震改裝的設定本身有時候變成是風險產生和速度不夠的原因,在一些軌道上還不如簡潔的設定來得輕巧可靠,那些延伸力矩.延緩作用時間的各式各樣裝置,雖然因為加長力臂而帶來更大力量的作用,但也需要很精密的設定,不然很容易變成危險的來源.相反的,簡潔的設定,因為變數少,雖然力量不多,但如果抓到足夠的下壓量,其實一樣能有很不錯的成績.因為設定的東西不多,像我現在預計的前二後二作法,完全不輕量化車含馬達就可以控制到110克左右,輕量化的空間還很大,說它制震的效果不好,其實配合胎皮和前後接地高度的設定後,也沒有差到哪去.制震的螺絲如果很順暢可以自由滑動,其實變數非常少.

後來新出的那幾種底盤的盒車動態一直是我很想達到的狀態,簡潔的設定和重量分配讓盒車的起跳非常平衡,沒有前後多餘的重量,落地也有一定的表現,基本上一大部份制震的需求其實都是改裝者自己多加的那些零件所造成的,我期望能找出更接近盒車跳躍風格的制震設定來,利用簡潔的設定讓變數減少同時減輕重量.最後來談談前二後二的作法,一般來說後方的重量對於車頭微往下的跳躍很有效果,例如是長距離的跳躍或是從高處躍下.而前方的重量對車頭微抬落地時會有壓制的效果,怎麼配置儘可能小的重量來達到適當的壓制力,是接下來的研究的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4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