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YOUTUBE看到了今年日本盃的比賽影片,很有意思,是我看過日本盃的比賽中可以跑最快的一組,但並不是單純的高速平面道而是同時也存在一些變數,中間一些變化可以來討論看看.

1.全賽道219.6M,中間包括兩個比較主要的跳躍區,以及許多上上下下的好漢坡,還有一組彎道向下和彎道向下的高架組合.思考的點好像並不複雜,不過DIGITAL DRAGON BACK是兩片可調整緩急坡的排列組合的.大部份的飛車都發生在D2B這個區域,少部份發生在出發區後的那個跳躍以及高架區的下坡路段.

2然後要談的是成績,以影片來看可以發現粗分成兩個成績區間,是以設定者在DIGITAL DRAGON BACK想在哪裡落地而產生巨大的差異.從影片來看第二個上坡道上的落地會有非常高的飛車率,所以合理的選擇是在那之前或是在那之後才落地,這兩個選擇造成了整個成績相當大的落差,目前看來進入決賽區大概是30秒左右甚至要更快,但如果是選擇不飛越成績可能是快接近40秒左右.這個巨大的差異造成一個現象,就是在比賽中偶爾會看到有車子被追過了一圈直接擊殺前車的可能性,這造成裁判成績的一些隱憂和爭議.

3.目前看到最好成績的影片是在27.9秒,快當然是很快,但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覺得就先不用考慮會不會飛車什麼的,就算是運氣好一直都跳不飛,這個速度也是有不少參賽選手根本就達不到的.以整圈219.6公尺來看,這樣的平均速度是7.87m/s,考慮到兩次跳躍以及落地,還有跳躍重落地所需要制震能力和防掛軌設定以及一路上的各個上上下下好漢坡,我相信這差不多等於在過去的三軌平面高速賽裡一定要有高於8m/s以上甚至更高的能力,就算是跑30秒,也差不多等於7.3m/s,但這並不是全平面高速賽道.各種設定帶來的車重一定會比全平面賽道來得重很多,差不多是要盡全力跑了.

4.關於速度穩定性的要求,不想飛越的人會怕速度變太快或煞車沒全煞到,而想飛越的人會怕速度不夠或是速度太過頭,總之要避免落到D2B的第二個上坡段,而同時又取決於D2B的第一個起跳坡道是緩還是急坡而會有不同的跳躍角度和距離,比賽要求五圈都要有很類似的速度來進入D2B,我覺得太依賴煞車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煞車除了更可能發生變數,也容易造成前段比賽和後段比賽的速度落差.而不飛越的設定還有一個很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就是自己一直跑得好好的很順,卻在第四圈到第五圈左右被擊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4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